惠来县惠城镇在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中打造
五大平台提升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水平
为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惠来县惠城镇委把学习融入日常,坚持学做相融,坚持抓在经常,打造“五微”平台,推动工作落实,提升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水平。
一、打造“指尖”上的课堂,深化拓展学习教育。坚持与时俱进,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,发挥新兴互联网优势,创新“三会一课”形式,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。一是选送“微党课”。把开展党课学习教育作为提升学习成效的强有力抓手。针对不同时期思想教育的要求和党员学习的需求,以“短平快”的形式,推送《榜样》、“历史文献纪录片”和“科技富农系列片”等“微党课”,通过声、色、光、音、影全方位,向广大党员推送学习资料,增强党员直观认识,提高学习效果。二是开设“微论坛”。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,围绕时事热点、“四讲四有”党员标准、“中国梦大家谈”、各时期中心工作等内容,开展“微讨论”“微感悟”等活动,提高党员主动参与的热情,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。三是在线“微服务”。 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、传播迅速等特点,以“互联网+党建”的模式为党员群众服务。创建党支部微信群,设置微信群管理员和值班员,由党支部组织委员负责管理,“两委”干部轮值,解答党员群众各种疑惑,受理民事党员代理件。四是开展“微建议”。开展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活动,围绕党支部的工作决策和部署,发扬党内民主,广泛听取党员的建议意见,使党支部的工作更符合民情民意,落实好党员的参与权、表达权,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,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,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。五是通报“微乡情”。及时通报家乡发展情况,党支部建设情况,重大项目、重要事项进展情况,落实好党员的知情权、监督权,激发党员爱党、爱乡热情。
二、锻造“铁肩”上的担当,提升基层治理水平。围绕市委“迎盛会·百日百项大行动”工作部署,坚持学做融合,勇担当、走正道、出实绩,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。一是创建平台,力破顽疾。为解决县城区“三乱”和“拥、堵、塞”等城市顽疾,弥补城管和交警部门在城市管理上的不足,惠城镇委按照推动条块结合、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要求,采取“党建+市政管理”新模式,创建服务平台,积极参与城市治理,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水平。发动城区14个社区党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市政管理,组成1支市政管理综合协管大队,每天上街清理路障、维护交通秩序、保持道路畅通。二是创立机构,力聚乡贤。以“五个一”规范化推进乡贤咨询委员会成立,即建立一个乡贤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,一份乡贤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,一本乡贤发挥“四项作用”的工作台账,一本乡贤活动记事簿,一张宣传乡贤发挥作用的典型事迹荣誉榜,汇聚民资民智,提高乡贤咨询委员会工作成效。三是创优举措,力保稳定。突出“大排查、大接访、大稳控、大化解、大问责”五大举措,切实解决好群众信访问题。在镇领导班子每周“直联”工作中落实“大排查”,在镇主要领导周末接访工作中落实“大接访”,在加强教育疏导中落实“大稳控”, 在镇领导信访包案中落实“大化解”,在压实责任中落实“大问责”。同时,深入开展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,加大对“两抢一盗”、扫黄打非、制假、涉毒等违法犯罪专项打击。四是创造条件,力促转化。狠抓山美村、白沙湖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。采取1名领导+1个团队的形式联合驻问题村工作组进驻整顿,在实施整顿、解决问题上全程参与,压实责任、推动落实。目前,投入总资金57万元,办好事实事4宗;已解决存在问题5宗,启动整顿3宗。五是创新模式,力攻脱贫。积极探索以党建带扶贫、以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,推进贫困户稳定脱贫。近年来,共投入扶贫帮扶资金8705.23万元,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,发展了一批有造血功能的经济项目。全镇实现脱贫934人,脱贫率达到56.01%。